周末前到日本出差,沒想到回台灣後,發現「變了天」。在日本的見聞,在變天之際,特別有感觸。在行程中,我最受感動的,是參觀松下公司的「真真庵」,以及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的格局。if (typeof(ONEAD) !== "undefined"){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ONEAD.cmd.push(function(){ONEAD_slot('div-inread-ad', 'inread');});} 松下成立於1918年。「真真庵」是松下幸之助在1960年代購置、在京都的房子,取名「真真庵」,是要追求真實、真理之意,含庭園共5000多坪,但是房子本身很小。這原是松下在此靜思或邀請高階主管來開會、上課的地方,也就是松下的私塾,討論如何落實PHP的理念─Peace and happiness through prosperity。真真庵後來改建,成了松下招待賓客的地方,讓訪客了解松下幸之助的經營理念。松下幸之助認為人類凡事要跟宇宙萬物的發展相容,才會成功,不可出於私利、妄自獨行。所以,真真庵的設計有很多巧思,許多景物的設置都有特別的寓意,與這個理念呼應。除了相互搭配得宜、又能在四時展現不同景緻的水池、林園等景觀,還有基於感恩和祈禱的理念而建造的「根源社」。因為松下幸之助認為,他從小多病、貧窮,在26歲就失去父母,還能夠創下這麼大的機構,一定有神在幫助他。所以他也在根源社外放了一個圓的石頭,常在上面打坐,思考人生與企業的方向。可惜的是,儘管松下有這樣偉大的創辦人與崇高開闊的理念,但是後人並沒有完全承繼與發揮。例如,當舉世掀起中國熱,思考如何前進中國、取得市場時,松下的策略是雇用大量的中國籍員工,認為讓他們擔任翻譯的工作,或是培訓他們就夠了。但是IBM進軍中國的方式,是將PC事業體、也就是後來的聯想電腦,幾乎是半買半送給中國,還將IBM的品牌供其使用,深入內地,協助他們建立行銷與服務等作業,深入滲透到中國市場體系。這種策略,也讓中國大陸成為IBM在全球最大的市場之一。這不同的做法,背後也反映了東、西文化相當不同的心態,那就是「備位」與「補位」的差別。在比賽中,「備位」的球員是指人在場外,需要時才被請進場內,角色被動、功能更自我限縮,只限於臨時上場暫時代替某一個人,心態上,也將輸贏置諸身外,覺得自己只是幫忙,勝負是別人的責任。「補位」是人在場內,隨隊友與敵手的動作,隨機應變擔任隊友彼此的角色,為了團隊的勝利,主動創造可以貢獻的機會。例如,在棒球比賽中,當二壘手離開壘包去接球時,投手可能奮身,自動補上他的位置,接住隊友傳來的球,讓對手出局。亞洲人傾向於被動的「備位」,西方人趨向主動的「補位」,從松下和IBM的動作就可窺知一二。從結果,更看出格局的分野。相較於過去的地位,松下已經不再占據那麼領先的地位;但IBM的其它事業,卻隨著PC深入中國市場,也趁勢繁榮。大開大闔的結果,是利人也利己。回到台灣後,我和同事們分享這些心得,也請各部門務必拋開本位主義,不僅不能只把自己當成「備位」的人,坐壁上觀;更要主動「補位」,拋開自我,將個人完全融入賽局與團隊,共同成就事業。唯有每個人都如此,公司才能永續經營。同樣的,在任何組織,如果大家都抱著事不關己的備位心態,平時井水不犯河水,不主動接觸,在被要求時才進入戰局,團隊戰力自然減弱。要突破這樣的格局瓶頸,完全取決於領袖的心態與作為。松下幸之助已經過世25年。後人緬懷他時,話題不在他創造或留下了多少財富,卻感念他所開拓的格局,以及造福後人、作為重要智庫的「PHP研究所」;和培育日本、乃至鄰國重要政經與社會領袖的「松下政經塾」。他不僅是松下電器的領導人,更無形領導了許多產、官、學界菁英,以及人們的生活。大選後的台灣,領導人的議題也正熱門。領導人應該有什麼樣的風範、胸襟與格局,在此時,更值得我們省思與警惕!(作者為資深企業經理人)
B16C56808E8F4F24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