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前言 2016年1月6日北韓核試爆,除美眾議院12日表決通過擴大制裁案外,南韓總統朴槿惠13日在青瓦台舉行新年記者會上表示,為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,政府將考慮引進美國陸軍研發的「戰區高空域飛彈防禦系統」〈THAAD〉。中共順應國際輿論譴責北韓,其實更為擔憂帶來新的軍備競賽,蓋因近年來包括俄國、印度周邊國家積極開發彈道導彈,對地區政治軍事安全造成深遠影響。 (二)有關國家導彈體系構建 中共指出亞太現已成為世界彈道導彈發展熱點地區,包括: ──俄羅斯建立有完整的陸基、海基彈道導彈體系。目前實戰部署五種型號的陸基洲際導彈,即SS─18「撒旦」、SS─19「匕首」、SS─25「白楊」、SS─27「白楊─M」、RS─24「亞爾斯」。為應對美國「全球快速打擊」系統和全球一體化導彈防禦系統的威脅,俄羅斯正在開發固體與液體型號相結合下一代戰略彈道導彈,其中「白楊─M」改良型將成為洲際導彈力量主體,生存能力及突防能力顯著增強。另2013年底開始部署井下發射的「亞爾斯」導彈,逐步替換「撒旦」和「匕首」、「白楊」;戰術導彈主力「伊斯坎德爾」與「聖甲蟲」,前者是重點發展型號,計劃改進研製具硬摧毀、末端制導及核能力的新型導彈。 海基導彈方面,俄羅斯裝備有三種型號約176枚潛射導彈。近年來積極加速「布拉瓦」〈或譯圓錘〉列裝工作,不過在鑑定飛行試驗時曾多次失敗,其原因主要包括研製技術難度大、進度安排急於求成、導彈設計和生產管控存在問題等,說明戰技指標仍然需要驗証,第一代潛射導彈二次核打擊能力有待加強。與此同時,為實現新舊型號導彈平穩更替,「輕舟」系列潛射導彈改良型「萊涅爾」號已於2014年初開始服役,此型導彈可攜帶8枚小型彈頭,或4枚中型彈頭。 俄羅斯彈道導彈具備成熟的技術性能,已發展五代陸基戰略導彈;四代海基戰略導彈;三代陸基戰術導彈,射程能覆蓋全球,且重視機動發射技術方式,有效提升導彈生存與突防能力。 ──印度現正著力建構「三位一體」戰略核力量體系,陸基導彈武器具備初步中近程打擊能力,已形成射程銜接、固液併存、核常兼備的戰術導彈體系。現部署有「烈火─2」、「烈火─3」中程導彈,正發展「烈火─4」、「烈火─5」兩種遠程新型號和「烈火─6」洲際型號,戰術導彈主要有「烈火─1」、「大地」、「普拉哈爾」。 海基導彈尚未形成戰鬥力,但已進入試驗階段。K系列潛射導彈計有K─15、k─4及K─5三種型號,其中K─15為兩級固體導彈,射程750公里;K─4為中遠程導彈,2014年3月曾進行水下浮筒發射試驗,飛行距離逾2000公里;K─5是「烈火─6」洲際導彈的潛射型,射程超過6000公里。 近年來印度頻繁進行中遠程導彈試驗,地地導彈推進技術發展快速,「烈火─4」現進入批量生產階段,填補「烈火─3」、「烈火─5」之間的空白;「烈火─6」已完成設計,若後續工作順利,計劃於2017年進行試驗,2018─2019年裝備部隊。 ──日本雖尚未發展彈道導彈,但具有發展遠程導彈能力。2013年9月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成功發射「艾普思龍」號火箭,起飛重量及運載能力與美國「和平衛士」重型固體洲際導彈相當。目前日本已通過5個系列11種運載火箭發射多顆不同軌道的衛星,顯示其技術控制等均達到世界水平,具有改裝為近程、中程、遠程、洲際導彈的潛力。 ──韓國彈道導彈型號單一,目前主要是「玄武─1」和「玄武─2」,射程在300公里內,僅能打擊到北韓南部軍事設施,惟「玄武─2」根據美韓協議,可將射程延長至800公里。另2014年3月成功試射的「玄武─2B」,射程500公里、有效載荷一噸,使遠程打擊能力獲得提高。 ──北韓具備中遠程導彈研製能力,現役導彈射程在1300─3000公里之間,但缺乏成熟的固體燃料推進技術。2013年2月進行KN─08遠程導彈發射機點火試驗,採用多級固體火箭發動機,射程5000─6000公里。至於發射方式均為公路機動,導彈平時隱蔽於地下掩體。 (三)各國戰略導彈發展特點 亞太地區擁有彈道導彈國家發展水平有相當差距,但各具特點。俄羅斯係透過軍事戰略和國防政策,作為導彈發展依據,「2030年前俄羅斯武裝力量發展規劃」指出,未來戰略武器核心仍由陸基戰略導彈、潛射戰略導彈和戰略轟炸機力量構成,繼續以戰略核導彈作為可靠的威懾手段。並宣稱針對安全環境的惡化,將加快部署新型戰略武器,補充核彈頭及提高其生存能力,另保持每年10─12枚導彈發射水平,避免與美國戰略嚴重失衡。 印度主要是通過美國、法國、前蘇聯合作及援助,獲得導彈開發技術。現階段為確保南亞大國地位,奉行壓制巴基斯坦、控制印度洋的軍事戰略,對各戰略方向採取「西攻、北防、南進和中部機動」方針,採主動出擊、先發制人,謀求打贏核背景條件下的高技術局部戰爭,為實現戰略威懾與力量制衡,將有效利用近程彈道導彈實施精確火力打擊;中程導彈對重要目標展開威懾性遠程火力打擊。 日本受政策限制,歷屆政府均表示決不研發彈道導彈,實則採「寓軍於民」方式發展民用航天,目的是為未來導彈發展作好技術准備,如其自主研發的「艾普斯龍」固體火箭發動機即可迅速轉換成洲際導彈技術。 中共彈道導彈部隊於1966年7月組建,原稱「第二炮兵」,2015年12月31日更名為「火箭軍」,是直屬中共「中央軍委」的特殊兵種。中共自況現有地對地戰略導彈部隊和常規戰役戰術導彈部隊,前者由近程、中程、遠程及洲際彈部隊組成,是實施核威懾與戰略核反擊的主要力量;後者裝備有常規戰役戰術導彈武器系統,俾遂行常規導彈突擊任務,分為陸基發射和水下潛艇發射,兵員逾9萬。在遼寧遼陽、安徽黃山、雲南昆明、河南洛陽、湖南懷化、青海西寧、陜西寶雞設置基地。 (四)結語 基於國防和軍事安全需要,世界各國依據國情發展武器裝備,以及精準火力打擊有其必要性,目前彈道導彈開發以亞太地區最為活躍,尤其俄羅斯、大陸、印度等一方面積極使導彈通用化、系列化,且不斷增強其生存能力和遠程打擊能力,另方面在厚實陸基導彈基礎的同時,提升海基二次核打擊能力,未來影響有待持續觀察。 (來源/中國國民黨中央政策委員會大陸情勢雙週報第1706期) 【中央網路報】

本報特稿/亞太國家構建核武導彈體系研析

內容來自YA貸款HOO新聞

新聞來源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本報特稿-亞太國家構建核武導彈體系研析-022000549.html

9DE6776D37751B9F
arrow
arrow

    m02si28wy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