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容來自YAHOO新聞

《腸躁症治療預防》改善腸躁症靠藥物 不如從生活著手

腸躁症症狀不是只有腹瀉,有時也可能出現便秘症狀。馬偕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章振旺表示,腸躁症主要分為三型,腹瀉型、便秘型與交替型,患者有時也會出現腹痛症狀。一旦出現腸躁症,與其依靠藥物,還不如多調適壓力,從生活著手,維持飲食均衡、健康,作息正常、穩定,從根本解決問題。

章振旺醫師分析,腸躁症以三十歲上下年輕女性族群居多,不少患者只要工作壓力太大、課業壓力太大,就會產生腸胃道症狀。腸躁症診斷以「羅馬準則III」為主要依據。包括一、發作時排便頻率改變;二、排便型態改變;三、每個月至少三天出現症狀,且六個月內有三個月症狀反覆發作。

部分腸躁症症狀與大腸直腸癌相似。章振旺醫師表示,腸躁症年齡多半較年輕,大腸直腸癌患者年齡偏年長。患者若有大腸直腸癌家族病史或合併出現大便變細、血便、體重減輕、胃口不好等症狀,最好到醫院接受大腸鏡檢查。另外,近幾年來,年輕大腸直腸癌患者逐漸增多,因此民眾若是過去沒有相關症狀,突然反覆出現症狀,也最好檢查一下,以防萬一。

治療腸躁症時,醫師用藥多以症狀治療為主。若有腹痛、便秘症狀,可使用輕度軟便劑,若腹瀉,則使用止瀉劑。有時醫師也會使用舒緩神經藥物。不過患者若常使用藥物,不但可能成癮,也可能出現藥物副作用,想避免腸躁症反覆發作,重點還是在於調適壓力。另外,腸躁症症狀也與發炎性腸道疾病很相似,民眾出現相關症狀最好讓醫師鑑別診斷,以釐清真正病因。

若出現有腹瀉、腹脹情形時,可能有大腸直腸癌的問題,彰基健康管理中心主治醫師王律凱表示,建議可先做糞便潛血檢查,若糞便潛血檢查為陽性者,則應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,以確定是否罹患有大腸直腸癌。

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賴怡君表示,腸躁症是指「腸道」的肌肉與神經過度敏感」一受到刺激就容易反應過度,反覆出現一些腸道功能性障礙症狀。主要臨床表徵是腹痛或腹部不適、腹脹感、腸道蠕動異常和排便異常、腹痛或腹脹常因排便或排氣而得到舒解。

腸躁症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,可能與咖啡因的食物、飲食有關。要確定是否由腸躁症,通常要有腹痛、腹瀉、便土地銀行小額信貸 小額信貸條件 小額信貸秘等情形持續三個月以上;再加上Romecriteria中的三項中兩項且持續三個月以上者才能診斷,Romecriteria有:1、排便頻率改,2、排便後舒服,3,糞便型態改變等。

治療方銀行個人信貸條件 台新銀行信貸條件 玉山個人信貸條件面,彰基健康管理中心主治醫師王律凱表示,醫師表示,大部分症狀較輕微者,可藉由生活型態、飲食習慣的改變而獲得改善。而,藥物治療方面,視患者出現的症狀適時地給予緩瀉劑、消脹氣的藥等等。另,像是補充腸胃益生菌也有幫助。

腸躁症容易復發,醫師表示,若熬夜、有壓力時,隔天容易拉肚子。此身心病需藉由生活型態、飲食習慣的改變,才能降低其復發的機會。

個人信貸增貸 玉山信貸增貸 信貸增貸問題

新聞來源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腸躁症治療預防-改善腸躁症靠藥物-不如從生活著手-160000342.html


9E4272E14D6B880E
arrow
arrow

    m02si28wy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